logo

logo

不如三体:联想ThinkBook 16 2025评测下篇English

2025-03-04 20:59:10 | 来源:公平评测 | 作者:song1118
读者要问,《上海堡垒》、《北京折叠》和《三体》,都是中国科幻作品,和联想ThinkBook 16 2025有什么关系?
是标题党?是的。
天马行空?好像。
本文下篇,是本评测最后一篇,对此在结尾是一定会有一个解释的;

比较有趣的是:

在上文的空载(Idle)场景,设置为节能模式、屏幕亮度0%、刷新率为60Hz,应该已经是ThinkBook 16 2025的最低功耗模式,电池续航时间也只有11时13分;

而官方资料,其播放本地视频测试,屏幕亮度是150尼特,其17时52分的电池续航时间,到底是如何达成的呢?

笔者能想到的,可能只有如下两个影响因素:

  • 第一,使用的基准测试软件不同;
  • 第二,笔者测试时,此台ThinkBook 16 2025安装了两条32GB内存、两个SSD,而官方大约是只安装了一条内存和一个SSD吧?

同样值得玩味的是:

完成以上四个电池续航测试之后,进行的四次充电测试,得到的居然大相径庭。

在充电测试时,在Lenovo Vantage的电源充电管理里面,笔者特意完全没有启用任何功能,即:

  • 电池养护的充电阈值功能没有启用;
  • 快速充电功能没有启用;
  • 夜间电池充电功能也没有启用。

以上四次电池续航测试,在PCMark 10的控制下,电池电量都是放电至剩余4%之时、自动进入休眠状态,然后笔者开始充电,同时使用电源外部记录仪进行功耗记录。

得到的结果分别如下:

  • 游戏(Gaming)场景测试结束之后,充电用时:刚好2小时;
  • 空载(Idle)场景测试结束之后,充电用时:2时30分;
  • 现代办公(Modern Office)场景测试结束之后,充电用时:2时2分;
  • 视频播放(Video)场景测试结束之后,充电用时:2时30分。

如果说是因为放电功率不同,造成休眠待机充电时间不同,是说不过去的:

因为本地视频播放场景测试时的放电功率,明显大于空载场景测试之时,但两者充电时间完全一样,记录的充电曲线几乎完全重合。

如果说是因为电源模式不同,而造成休眠待机充电时间不同,也说不过去:

因为现代办公场景和视频播放场景测试时,电源模式都是设置为平衡模式的,两者充电时间差距达30分钟。

对此现象,笔者目前毫无头绪,只能推测也许是如下原因:

本地视频播放场景和空载场景测试之时,系统处理的任务非常单调;

现代办公场和游戏场景测试测试之时,系统处理的任务种类比较多,造成系统某部分有更多渴求,才造成充电时间缩短?

这可能是一个妙论,但更大的可能性是一个谬论……

谬论妙论评论

不论是谬论还是妙论,作为一个产品评测,总是必须有评论的。

在评测文章中间的评论,一般称为点评,意思是切片式的、局部的、片面的评价;

到了文章最后总结式的评论,一般称为最终评价。

最终评价之前,惯例是优点和优点。

优点:

  • 性能发挥尚可;
  • 屏幕参数优良(没有实测);
  • 存储模块自由;
  • 键盘操作舒适;
  • 端口连接不错;
  • 机体规格适宜(指外观、尺寸和重量)。

缺点:

  • 散热存在不足;
  • 内部空间浪费;
  • 雷电只有一个;
  • 价格不是最惠(就算加上消费补贴也是如此)。

最终评价

笔者使用三个长句表达如下:

ThinkBook 16 2025的性能发挥(大部分人称为性能释放),受制于和14英寸ThinkBook 14采用相同的散热系统,只能说是尚可;如果能利用16英寸机体内部空间,对散热系统进行加强,CPU应该是可以实现至少50瓦乃至60瓦的功耗均值的。

不过,在继承ThinkPad优秀键盘设计和采用优质屏幕之下,拥有双内存插槽和双硬盘插槽,还有着丰富端口,依然保持了重量和尺寸适中的优雅机体,能说是一款实用机型。

但是,要是雷电端口能有两个,价格还再低几百元,就更好了……

某读者:你能解释清楚文章标题中的上海堡垒北京折叠三体,就更好了!

嗯,必须的!

《上海堡垒》原文,雷同而不是抄袭地融入了多个优良作品的元素,但在影视化之时,并没有借助《流浪地球1》的良好氛围,遭到惨败;

而ThinkBook,没有犯这样的错误,良好融入ThinkPad的优良元素“改编”成功,Think矩阵再度壮大----这是在ThinkBook诞生六年之后,笔者首度评测ThinkBook机型给出的评价。

《北京折叠》,虽然在《三体》于2015拿到第73届雨果奖之最佳长篇故事奖,紧随其后地在2016年获得第74届雨果奖之最佳中短篇小说奖,它是借助中国元素、还是有着某些元素的助力,以及为何没有(或不能)影视化,笔者真不方便细说。

换到ThinkBook之上,类似的东西同样存在----ThinkBook Plus机型,拿奖拿到手软,叫好而不叫座;

当然,ThinkBook Plus首要目的是炫技,这点和《北京折叠》不同,完全可以细说,但不是本文内容,也不用笔者细说。

至于《三体》,笔者认为:

它是中国科幻作品的里程碑,其质量和重要性,远高于《上海堡垒》和《北京折叠》,有不同意见的可以留言,笔者另行反驳;

甚至在某种程度上,笔者怀疑它恐怕会成为一个纪念碑……意思是,恐怕连刘慈欣本人也无法超越。

换到Think矩阵上来说,也有类似历史和趋势:

由于时代的发展,电子产品日益大众化消费化,曾经在ThinkPad的众多优点,在慢慢地淡化、弱化和抛弃,最终成为部分小众用户和遗老遗少追捧、思念和复刻的对象……

而ThinkBook,大概率会成为后起之秀,灵活机动、身段柔软地应对广大群众不中断增长的、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需求……

发表观点

这儿有 0观点